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6年中國芯片進口金額高達2300億美元,幾乎是第二名原油進口額的兩倍,其中大部分來自美國,芯片是資訊產(chǎn)業(yè)核心技術中的重點,如果美國擴大芯片制裁范圍,波及對象將從企業(yè)變?yōu)楫a(chǎn)業(yè)。
其實在2015年4月,美國就曾禁止向中國的超級電腦出口芯片,當時包括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、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、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和國防科技大學都被美國列入“堅持違背美國國家安全或者外交利益的實體名單”。
直到2017年底,中國開始使用國產(chǎn)芯片,像是“天河二號”就使用全新的國產(chǎn)Matrix 2000,替換原有的Intel加速器。
這次的“中興禁令”風波,更顯示中國需要大規(guī)模商用、甚至能取代外國芯片的“中國芯”是當務之急。陸媒報導,目前在中國芯片布局上,最有看點的三家公司就是華為、百度和阿里,華為布局芯片相對較早,海思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10月,有大量的通信和手機設備可以應用海思芯片,促使技術不斷升級換代。
而對于網(wǎng)絡巨頭來說,它們早已不甘于只做線上服務,阿里的IoT戰(zhàn)略就需要大量的芯片,來配合算法、系統(tǒng)和軟體作結合,所以不但宣布自主研發(fā)Ali-NPU的AI芯片,近來收購國產(chǎn)CPU公司中天微,阿里也投資大量的半導體公司,如寒武紀、Barefoot、深鑒、耐能和翱捷。
而百度也很早就布局,去年就率先成為第一家擁有自有芯片的網(wǎng)絡巨頭,發(fā)布了XPU(云計算加速芯片),采用百度設計的新一代AI處理架構,可應用在AI、數(shù)據(jù)分析、云計算和無人駕駛上。